谈 律师的职业环境 随笔
 
     就律师而言,法院首当其冲,司法环境具体就是法院环境。近年法院出了不少问题,最为人诟病的就是腐败。律师在社会上的印象也不是太好。
 
   常说:问题出在下面,根子是在上面。大学里学风不好,是因为教风不正。律师、法官交往上的不良现象,根子一般在法官。
          1.法官构成
          是不是法官都像小说里面那样如饕餮之徒,时刻觊觎律师,趁机吞噬?不是,这我敢肯定。不妨具体分析。
 
       法官由普遍以下人员构成:学生,职工,军转,关系。有交叉,但一般这么分。
       学生:分两部分,一是“天之骄子”时期的大学生、大专生,法本、非法本的都有,那时凡是大学生、大专生全由国家分配,称干部。当时人人想去企业,有门路的走了很多,现在剩的不多了,基本上是庭长、副庭长,40出头,是法院的中坚力量,理论加实践,经验丰富,黄金时期。懂人情、会办事,有分寸。饭有时也吃,特产有时也不拒,但案情必须说明,手握权利,也不会承诺什么,给人若即若离的距离感,不授人以柄。对法院内部的关系,看案情,能帮就帮。同学、上下同事之间交往较多。二是近2年从社会上招聘的法律学生,懂得珍惜,注意学习,专注于办案,一般见了请吃饭的躲着走,不会单独去参加什么。
 
       职工:没考上大学,多是由司机、勤工、门卫、收发、书记员、保管员、档案员等转干而来,50上下,两三年退休,文化不高,多数搞了一辈子民事或刑事或告申,办案轻熟,处事成熟,业务范围知交很深,点子多、办法活,帮人有真招,不帮院长说也不行,俗称死犟劲。老同事、老领导之间关系说得来。当了一辈子普通法官,面临退休或离岗,心有感慨。喝不了酒了,有时出去玩,找找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感觉。心思放在子女上。
         关系:从法院组建就没有断过。起先主要是法官子女,先职工后转干,主要是女士,也属职工类。超50的一般离岗,多数之前有职务,爱自尊占便宜。   再就是近几年进的,主要是上级地方领导的子女,一般三十多岁,数量不多,但后劲很大,注重领导关系,眼光不在案子上。女士多,关心家庭、小孩上学,基本在行政上任职。男士则不在乎职务,反正有人给考虑。法院领导有事,牵个线跑跑腿。关注市场经营,结交老板大款,十分活跃。
 
       军转:人多量大。近几年部队军转退休待遇好,不屑于就业,有本事的退了一部分,自己干。就是转业,好部门多的是,受重视和重用,几乎进政府了。进法院检察院的也是有备而来,或有关系,或有资格证,或准备考试。较大裁军的时期要少,不过整体上仍占中高院的半壁江山,甚至还多。县级基层,除了自愿,原则上安排到市级。这部分是法院的办案主力,法院的各个部门哪个职位都有,外部公安局、检察院、司法局、政府部门、企业、事业,上上下下更多。
       本人虽也法本,但对军转大家还是要重新认识、并给于重视。就司考而言,本单位的军转只要想考的,司考以来,用一两年全过了。且年龄在3542间,难能可贵!一部分在部队时还有律师资格证!从整理档案中看出,这些军转在初高中上学时,普遍成绩优异,不少理科竞赛尖子,考入军校的分数也较之一般的重点理工大学要高。一些营团政工干部是当然的政工师,也就是常说的与人打交道的专家,你接触的军转绝没有一个人流露过。无论学习、工作、处事,与之相比,自惭形秽。土八路、大兵头的观念真是太陈旧了!
 
      对于案件的评定,判断准确,焦点突出,思路清晰,切中要害。一些重大杂乱的案件,特别是涉及银行、金融、企业等纠纷,往往由他们首先理出头绪,而后才由科班出身的法官辨法析理。其他方面大家都看过电影就不说了。总之,如果对不同的人群综合衡量,称军转群体为精英,毫不为过,难怪中央一直当成国家重要财富,每年花那么大的力气给予安置。
       军转历来都讲战友关系,近年来在法院更为突出。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“军转不能进法院”的歧视造成的,说这话的何及井底之蛙,懒得理论。军转这一群体有个精神,只要是战友,不论认识不认识,能办必办,不能办的,想方设法也要办。
 
       对于交往,他们是法院最好相处的,因为你同他接触久了就感觉跟朋友一样,实际上他们跟谁相处都是先把对方当作朋友对待,不论高低贵贱。有什么问题尽管说,一般会尽力而为的。他们善于判断、又有决心,处事灵活、还讲原则,说话爽快、掌握分寸,遇有难言忌语,不能明说,但也不会让你听得糊涂。如果法院你没有关系,军转就是你能够相信并可依靠的最大力量!切记,诚信以待,万万不可欺骗,切记!
 
|